这世上有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作画能力的办法吗?
我是说,在美术考前班之后,你还有过如此短时间内快速且大幅进步绘画水平的阶段吗?毕竟没有了高考的压力、没有了大学改变命运的压力,也没有了老师的指导、同学之间的激励,哪怕不用暂时无需面对生活的压力,在20岁以后要独自一人密集提升自己作画水平的“修行”,仿佛是不太可能的事了。
如果你对此心有不甘,仍想着或许有那么一天要再上一节台阶,却又不知从何而起,那么试着听我来说说和InkTober的过往经历。
知道InkTober的时候,我已年过35岁,虽然下决心后半生以创作漫画为主业。但说实话,之前的十年一直对着电脑上的手绘板在画不着调的东西,也早已想不起上一次密集型的高强度作画训练是什么感觉了。
所谓的不着调的东西,指的是画时没有风险、画时不带触感、画完没有痛感,两天后就不记得了的那些画;所指的密集型高强度训练,是指画那些画家们普遍不擅长的、不爱画的、难以画的好的枯燥的,需要重复的,作为画家却又逃不掉东西。比如人的手、脚、五官,苹果、苹果的坑,瓦罐的边,等等你想到就头痛,却又明知道有人就是画的好你再鄙视再回避也没有卵用的东西。
2009年,美国插画、漫画作者Jake Parker发起了一个叫InkTober的挑战活动,即连续一个月用墨水作画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。
每年10月,这一活动都会在社交媒体上以#inktober的关键词,引来无数绘画爱好者参与。时至今日,这一汇聚线上线下、多方共赢的创意活动,仿佛全球秋季马拉松一样,又进入了新的一年了。
Inktober的三个规则:
1. 在10月份的31天里,每天用墨水画一张画,你想画什么由自己而定;
2. 分享到社交媒体上;
3. 加上关键词#inktober#。
除此以外,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。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欢的画材作画,甚至是数字绘图。但既然叫Ink+Tober,那自然是用墨水最佳。这个想法打破了几乎所有美术教育和商业约稿的重重枷锁,将许多在创作和技巧上停滞不前的画家们解放了出来。
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,都有着迷茫不知该画什么,瞎画乱画随心画的绘画爱好者。当他们看到这个想法时,仿佛突然有了一根线牵住了自己,这想法让人跃跃欲试。大量的画家加入其中,在社交媒体还处在图片的低流量时代,用手机拍下自己的画,分享出去并收到各种鼓励的做法,一时间获得了各种正向的激励,尤其是来自同行们的,也联结了属于画家们各自的在线社区。
Jake Parker说自己最初创立这个挑战,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勾线技术。英语里Inking,就是指漫画里的上墨线的意思。但没想到算法给了这个想法强大的推力,众多画家加入其中,众人拾材火焰高,很快大家就开始拓展各自对Inking的理解,有的琢磨各种墨水的画法,有的用淡墨,有的用彩墨,有的用针管笔,有的用毛笔,各种画法不亦乐乎。
一时间,画材店的生意暴涨,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也大幅提升,不少线下的出版商和画廊也开始加入进来搜罗好作品。这算是社交媒体初期,算法和平台都还未金融化之前,相当有规模的一个艺术与流量彼此互惠的案例吧。
同时也证明了:一个好的主意,可以在不用砸钱的前提下,借助现有的科技,带动创意的齿轮,让大家都能获利。
每年的这31天里,人们每天睁眼便开始琢磨:今天该画什么,用什么来画,怎么画下一张;许多人声称,他们不仅在这31天里做到了此前几年都没有做到的事:有的说他们找到了自己早就应该确定的作画主题,有的人声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绘画风格;也有的人说自己通过分享画作,找到了世界另一端的共同爱好同类题材的朋友;更有的人,狂涨了粉丝或是接到约稿,走上了专业画家的道路。
这个挑战虽看起来很简单,但其实也不容易。很多兴致勃勃充满干劲的画家,才画了三天就做不下去了,因为他们发现到第三天,想法就已经用完了,或是体力用完了,或是抽不出时间了。所有你最初以为自己很激动的创意,都撑不过三天。那之后就陷入了凶猛的自我怀疑和困惑之中。很多人在抱怨自己创作限制太多的时候,在此时惊讶地发现,当没有任何限制的时候,事情并不会因此而变简单😄。
我最初知道这个活动的时候,已是2016年。那时正在构思辛普猴第一集的故事,是非常迷茫的时期,除了辛普猴这个角色,我还什么都没有构建出来。不仅故事毫无头绪,对画法也很没有头绪,每一天都对着草稿本像傻子一样瞎画,有时候画一整天也不知道画了点什么。当我得知Inktober时顿觉得有趣,就立刻参与其中,用现有的工具画了起来,当然是以辛普猴为主角啦。(见下图)
最后,正如像每个跟风去跑马拉松的一样,我在各种规格不同的本子和纸上瞎JB画了几天,最后忘了数日子,有时候关键词也忘了填,断断续续就这样半途而废了。
但仅仅是这么几天,我从中尝到了不小的甜头:
1. 是我发现,强迫自己每天完成一张画的挑战,迫使自己站在项目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角度上,长远地做计划,并踏实且享受地去执行,这是任何一个漫画家都必须非常在行的事;
2. 是这种长期的规律的产出状态,迫使自己形成规律的创作状态,是非常难得的,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就永远无法画出有规模的作品出来;
3. 是连续一个月不间断地沿用同一主题,同一画材和同一规格来画,真的是找到自己绘画语言-俗称风格的最好(或许是唯一)的办法。
当然,社交媒体账号也会因此多了不少新的关注者,但我并不在意关注者人数,和点赞的数量,而是来自同行之间的反馈和评论。彼时的社交媒体,还有一个同行能找到同行的氛围,会让你有一时间找到新的社区的感觉呢。
那之后,我决定来年的十月,一天不拉滴、认认真真滴参加一次Inktober,看看能有什么提升。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