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说到31天作画挑战和InkTober的起源-见InkTober-31天的挑战-借社交媒体的算法密集提升你的作画能力。-上
我注意到,参与Inktober的画家中,原本就有自己的主题的作者,在这一系列中就特别能发挥。比如喜欢画女巫题材插图的,借着这个想法列表,画了31张非常可爱的女巫主题的画作。或者是画恐龙的,画机器人的,有的人则提出了自己提示列表,如鬼怪列表,女巫列表(由于10月又是万圣节,更符合节日氛围),Inktober 便成了DrawTober,或WitchTober等等。
一个新的可能性出现了:你可以跳出10月的InkTober,自己构架属于自己的31天挑战计划,如果你高兴的话,甚至可以搞365天挑战计划,并借用关键词Hastag分享到网络,并付诸实行,吸引更多人参与,并增加影响力。
2016年断断续续跟玩了Inktober的我,很快发现自己来不及等明年10月,就已心痒不止想要挑战了。于是在来年的3月,我利用赶稿的空档儿,自己开发了下一个30天挑战。
我把它称作为-JerseyMarch。字面意思就是:球衣三月。
我打算以30支NBA球队为提示词,在3月份每天连续地,画30幅凉皮喵穿球衣的画。
30块木板上,画了30张穿球衣球鞋的凉皮喵
那时间,凉皮喵已成为了我的漫画女主角。但说实话,我一直对自己画的女人没有信心。也怪我自小起画的都是男人、运动和打斗的内容,在画女性身体的时候,总还是用男性的比例,导致画出来的女性都刚硬巴拉的。
小时候看的连环画里,女性角色倒也不少,貂蝉、武则天、林黛玉、穆桂英、花木兰和孙二娘,可这些都是裹的严严实实的。动画片里,舒克贝塔,唐老鸭,邋遢大王,机器猫,葫芦娃......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姑娘角色!想起来,也只有“赐予我力量吧”的希瑞和神奇女郎能看到点有胳膊有腿的样子(就这样,已经像是犯罪了)。甚至到了大学上正经的美术课时,因为是理工科大学,申请画人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(连男人体都不行)。于是乎,我就是在这样严重缺乏“练习”的学习过程中,画不好女性的。
不过,抱怨环境是没出息的。其实身为男性画家,画不好女性是很正常的事。画家这个行当,人们本来就是以自己身体为参照来认识人体的。并不是谁都有19世纪法国艺术家那种条件:付钱请一屋子不同类型的女性模特,让她们随意走来走去,然后搞他们那种创作。
说到底,还是两个字:欠练。
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,事情变得就简单起来。我只需要多画就行了。
怀着这个“不可告人”的动机-画好女人,我在创造了辛普猴之后,立刻创造了凉皮喵这个角色。凉皮喵当然是辛普猴心仪的姑娘,是猴子生死与共的女主角。这样,我便没有理由再不画好女性,也和可以光明正大地大胆地去画女性了。
我给自己设定的限制是,使用垂手可得的画材,尽量不打草稿,每一幅必须两小时画完。
开始的第一幅,从A打头的亚特兰大老鹰开始,
第一天,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可能不打草稿,直接用勾线笔下笔,落到哪里是哪里,即兴地去画,不考虑后果,所以连铅笔稿都不打。
第一天的就有意外发现,由于木板的摩擦力与纸大不同,平日总有些打滑的针管笔反而在木板上有很好的表现力。用刷墙的遮挡胶带涂橘色也是临时起意的。
第二天,B打头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
这次使用了毛笔勾线,没想到加了水的墨在木板上洇开了,同样绿色的颜料也是因为水份的关系,从遮挡胶带下方渗透了过去。这一天还使用了遮挡一切的修正液。
接下来,一副幅就画了下去。
第3-14天
Day 3: Brooklyn Nets 羞涩地喷了两滴亚克力,
Day 4: Chicago Bulls, 买了带喷嘴的壶,狠狠滋了一记,这一天开始用上了带花纹的胶带。
Day 5: Charlotte Hornets, 下笔自如起来,探索胶带的不同用法。(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支球队已经改名为山猫队了)
Day 6: Cleverland Caverliers, 脸画花了,用水粉颜料找补。
Day 7: Dallas Mavericks, 去买新的木板,谁料没货了,只得用同尺寸的薄木板代替。凉皮喵手中那个蛋黄,是个木板上的瑕疵,一个木结。
Day 8: Dever Nuggets, 短发喵。
Day 9: Detroit Pistons, 在搜资料的时候不仅感叹,格兰特-大山当年的球衣真是好看,当年的汽车城Logo也好看,白色裤子用了新的遮盖液。
Day 10: Golden State Warriors, 这张有点失控了,但即兴地下笔,这是难免的。
Day 11: Houston Rockets, 女人的头发,什么鬼,忒难画了!
Day 12: Indiana Pacers, 这天薄木板也用完了,顺手裁了一块厚纸板,画起来手感太差了!对不住了雷吉米勒。
Day 13: La Clippers, 终于买到了新木板,也买了新的水粉颜料,开始用厚薄结合的画法来画。
Day 14: LA Lakers, 亲爱的科比。
第15-26天
第27-31天
Day 15: Vancouver Grizzlies,画上Air Jordan 11 Concord, 是因为卤蛋那场对灰熊的比赛里最后6分钟拿下19分的神奇表演。当年灰熊的队徽有北美原住民的元素,也很好看。(后来才知道灰熊移到孟菲斯去了)
Day 16: Miami Heats,这一张是开了直播画的,人生中唯一一次,一口气画完。当年的莫宁真是条汉子。
Day 17: Milwaukee Bucks, 这张想的画的是猫咪洗脸的动作,画到一半就觉得颜色搞毁了,坚持瞎搞下去,最后还是完蛋了,但随他去吧😄。
Day 18:Minnesota Timberwolves,鞋头应该都记得这双鞋—Nike Air 3 Garnett,那个蓝色的渐变和鞋底的原子图案,像🦋一样,太漂亮了。
Day 19: New Orleans Pelicans, 在我当年看球的时候还没有这支球队,不过它的队标设计的非常好,曾拿它来用作图形设计的教案。这天突发奇想,来了个新奥尔良凉皮•弗里达•东北大花面•乱搭。
Day 20: New York Knicks, 算是半个主场吧,94年的尼克斯队,也是我最早喜欢的NBA球队(早于芝加哥公牛),尤因可厉害了!这一张尝试了用色粉笔刷皮肤的高光,效果还挺好!
Day 21: Oklahoma Thunders, 杜兰特当年那双带翅膀的KD7,真的靓到飞起!画起来也带劲。
Day 22: Orlando Magic, 我这代人,对同一个奥兰多1号的那两个人,和那身白蓝黑的队服,都是难以割舍的,最后就上衣和秋裤各挑了一样。
Day 23: Philadelphia 76ers, 佛森当年那件球衣是有高反光的绸子质感的,这里配上了同样有高反光的尼龙MA-1,尝试画咧嘴笑的凉皮喵,呃。还得再努力。
Day 24: Phenix Suns, 纳什当年太厉害了,其实我更喜欢巴克利93年穿的那件太阳队队服。再次尝试画咧嘴笑的凉皮。
Day25: Portland Trail Blazers, 为了找德雷克斯勒早年穿的那双鞋,费了不少劲。对这张腿部水粉明暗的画法表示满意。
Day26: Sacramento Kings, 体操妹劈叉劈起来,哎回头看这球衣上萨克拉门托几个字儿还是写的挺好的👍。
Day27: San Antonio Spurs,曾经的央视五台,最爱放的就是我最讨厌的马刺队,我讨厌那支黑白灰的无聊到从不上十佳球的呆子们,直到2007年邓肯在总决赛痛失补篮后懊恼的捶击地面,我才开始爱上他们。基本功万岁。
Day28: Toronto Raptors, 猛龙是卡特的老家,那支恐龙画起来超带劲,还有这双当年的VC2001,我自觉画的不坏!
Day29: Utah Jazz, 眼见就到月底了,我渐渐感受到了稳定的手感和状态,每天开始画到收尾的节奏都已经稳定下来,我仿佛有一种以后画画不再需要铅笔草稿的,错觉😄了。犹他爵士是公牛当年两届总决赛的对手,今天的球迷还记得当年那个罚球前摸下脸跟孩子打招呼的14号杰夫霍纳塞克吗😊?他超准的。
Day30: Washinton Wizzards, 原本想把卤蛋的23号最后一站留到最后,超拉风的球衣,和似乎永远也不会等到复刻的Air Jordan 18.......谁知画完发现漏了一张,正好还意犹未尽。
Day31: Seatle Sonics, 有点依依不舍地画完最后一张,仿佛在状态最佳的时候结束了。当时的感想是,啊好想继续这样画下去啊!
这一路画下来,狠狠地怀了一把90年代美职篮的旧。彼时的NBA,没有无耻的持球走步和习惯性的运球翻腕,也没有九个人看一个的后撤走步超远三分球,更没有贴赞助商标志如膏药一般的紧身球衣,或是神乎其神的高科技环保塑料球鞋,有的只是禁区里的肌肉棒子、粘着你喷垃圾话的碎嘴子、拆挡时要你命的铁肘子、和过了你就是2+1的美男子。 那是看一场篮球还顺带看摔跤比赛的时代,联盟里都是“要么赢球要么回家”的态度,是场上豆大汗珠青筋爆出的拼命三郎、场下西装领带,温柔低沉的男人的世界。
那个时代,已经离我们远去了。
再看看开始的第一幅,
和到月底的最后一幅。
您瞧瞧,是不是略有些长进呢?
我自己的感觉是,笔下的女主角,似乎有了自己的神态了。
这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,但这一个月,仿佛比此前几年的时光走的都远呢。
其实每天动笔画的时间虽只有两小时,但即便是自己熟知的球衣球鞋的题材,真画起来查资料还是很费时间的。最难的是,保持状态的同时探索新的画法,并且在不断犯错中学习,这其中的乐趣和难度,只有自己知道。
所以当人们说AI会替代绘画的时候,我会忍不住建议说这些话的人:要不你闭上嘴,试试30天连续作画的挑战吧?
在这期间,我每天把画拍下,并将拍摄的作画视频也剪成1分钟长,一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。一时间倒是获得了许多新来观望的关注。每天人们的点赞和鼓励,也在激励着我前行。
但很快我发现一件事,或者说,在每天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作品的时候,我感觉到了一样东西:那就是流量漩涡的存在。
利用社交媒体推广自己的作品,吸引更多人注意自己的画作,这是正面的事,但我同时也感受到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漩涡,因为那个吸引流量的关键词Hashtag,会让你陷入一种“今天不发点什么东西到网上”就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;或者今天发出去的东西没人点赞或评论;又或是今天点赞的人和新增的关注不如昨日,然后你就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作品,陷入焦虑之中。
我是从黄黄绿绿的聊天室的时代开始接触互联网的,在此之间,经历了那么多次互联网在线社区的更新迭代(从myspace到msn space,qq空间到Chinaren社区、开心网.....),从一次次组建自己的网站,建立赛博精神家园,寻找远方的伙伴,又一次次经历人们抛弃过时的平台奔涌注册新平台,说实话到了社交媒体时代,我早就已经过了对任何平台投入热情的年纪了。
当人们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艺术创作时,也同时发现了自己内心处不断膨胀的虚荣心,像黑洞一样吞噬着自己的时间。许多艺术家就此深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,有的人一开始非常成功,但很快便发现自己无论如何更新,变着花样,都不能填补那无穷无尽的流量漩涡。因为明天开始就会有更吸引人们目光的新关键词出现,大家像往年那些奔向新平台一样迅速转移视线,奔向新关键词和新热搜。而本该踏踏实实听从自己内心的艺术创作者,早已丢失了方向。
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我决定停止使用微博、豆瓣,Tumblr和Behance, 还有一大堆什么脸书推特等等,只保留一个Ins账号,并建立了个人网站和Blog,将在线分享精简到最低程度。也是那年开始,辛普猴的漫画开始正式动笔,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漫画家赶稿状态。
下一篇,我会谈一谈这一年十月的InkTober 30天作画挑战,我都画了点什么。